有關垃圾的香港新聞

2019/01/05   立場新聞: 香港垃圾量不跌之謎
近年香港愈來愈多市民意識到垃圾圍城、堆填爆滿的可怕,漸多身體力行,努力減少棄置廢物,包括少用一次性的膠袋和膠樽,積極回收,甚至參與廚餘回收,以物易物等環保工作,令人鼓舞! 然而,政府發表最新一份關於 2017 年都市固體廢物量的統計數字,結果令人大失所望,甚至大吃一驚!香港過去 6 年的都市固體廢物量竟然年年上升,去年更加上升 3.7%,總量達到 10,730 公噸。(見下表)其中最令人氣結的當然是工業廢物量急升 2 成,而且環團懷疑原因是回收商購買洋垃圾來港,遇上中國改變回收政策,拒收洋垃圾,導致去年大量工業垃圾送往堆填區!香港的堆填區已經快將爆滿,港人努力減少垃圾,甚至正在立法會審議垃圾收費法案之時,商人竟然把洋垃圾接收來港送往堆填區,真是豈有此理!可惜,政府完全沒有任何行動,愛理不理。 資料來源:《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2017 年數據來源:統計處 資料來源:《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2017 年數據來源:統計處 不過,家居垃圾量一項仍然有 0.1% 增長,過去 8 年,除了 2011 年和 2016 年有 -2.6% 和 -1.1% 的跌幅外,其餘 6 年全部正增長,2012 年更出現 5.2% 的升幅,似乎大家的減廢力度仍然未足夠。誠然,過去每年仍有人口增長和家庭增長,所以家庭固體廢物量有輕微增長,也是無可厚非。但政府預計在 2030 年時固體廢物量減少 4 成的目標似乎可能性較低。 最後,商業垃圾量長期持續高增長,過去一年的增長率為 6.3%,高於經濟增長率愈倍,反映香港的商業並未履行環保減廢責任,而政府在垃圾收費計劃中並未有針對商業用戶提出包裝物料生產者責任制,令商人可繼續濫發包裝物料,反要消費者支付處理包裝垃圾的費用,結果是政府多了收入,垃圾量仍然無法減少,肥上瘦下,於減廢無益。 因此,處理香港的固體廢物,必須分三方面入手,缺一不可:(一)停止所有洋垃圾入口,否則不但減廢不成,更加會令市民氣餒,反正努力減廢亦難以抵銷洋垃圾攻港數量,不如盡情破壞!結果不堪設想;(二)源頭減廢,規定生產者付費收回包裝物料,循環再用,並立法禁止所有一次性的塑膠物品;及(三)垃圾收費之餘,須鼓勵減少消耗和做好回收配套及產業鏈,並全面推動廚餘回收和在地農業以吸納所製肥料。 其中尤其是關於減少電子垃圾等有害物質的措施,國際組織發現香港有大量棕地用作處理全球電子垃圾的回收場,把貴價可回收部份出售後,把低價賣不出的部份留在香港,不但加重堆填區的壓力,更會嚴重污染新界土地和河溪,循食物鏈危害市民健康,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可惜,政府一味只懂收錢,不做實事,棕地作業破壞農地三十年,任其擴張,放任不管。洋垃圾攻港,政府隻眼開隻眼閉,每年只說說調查數字,就當完成工作,置市民健康於不顧。在討論垃圾收費的時候,大家可以多向政府發表意見,集思廣益,讓香港能成為宜居國際城市。